敬畏生命,为爱发声
医疗无国界,健康伴您行
免费咨询电话
400 - 155 - 1018
在线人工客服
09:00 ~ 23:00
别称tarlatamab-dlle、AMG757
适应症适用于治疗经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(ES-SCLC)成年患者。
CRS是塔拉妥单抗治疗中最需警惕的急性并发症,通常在首次输注后1-2小时内发生。患者可能出现高热(体温≥38°C)、低血压(收缩压<90mmHg)、心动过速(心率>100次/分)、呼吸急促、严重疲劳、头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。在极端情况下,CRS可进展为心脏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、肝肾功能损伤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,直接威胁生命。
预防性给药:采用剂量递增方案,首次输注速率控制在≤50mg/h,后续逐步调整。
密切监测:治疗首日及第8天需住院观察24小时,记录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。
分级干预:
轻度CRS(仅发热):暂停输注,给予退热及补液支持。
中度CRS(伴低血压):加用血管活性药物,考虑托珠单抗(IL-6抑制剂)治疗。
重度CRS(多器官功能障碍):转入ICU,实施机械通气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。
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(ICANS)是塔拉妥单抗特有的严重神经毒性,表现为意识模糊、定向障碍、嗜睡、语言迟缓及癫痫发作。值得注意的是,ICANS既可伴随CRS出现,也可能在CRS缓解后独立发生,其不可预测性增加了管理难度。
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(GCS)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脑病评分(ICANS-A)进行量化评估。
1-2级(轻度症状):暂停治疗,给予地塞米松及甘露醇。
3-4级(危及生命):启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,必要时行血浆置换。
通过脑电图(EEG)及头颅MRI监测脑水肿及出血性病变。
塔拉妥单抗通过激活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,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及贫血。其中:
中性粒细胞减少:增加细菌性肺炎风险(发生率达45%)
血小板减少:可能引发自发性出血(尤其是血小板<50×10⁹/L时)
贫血:加重肿瘤相关疲劳,影响生活质量
预防性用药: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患者(如年龄>65岁),预防性使用G-CSF。
输血支持:血小板<10×10⁹/L或血红蛋白<7g/dL时,及时输注血液制品。
剂量调整:根据NCI-CTCAE 5.0标准调整治疗剂量,必要时暂停治疗。
塔拉妥单抗治疗患者的感染风险显著增加,常见病原体包括:
细菌:肺炎链球菌(18%)、大肠杆菌(12%)
病毒:COVID-19(15%)、巨细胞病毒(8%)
真菌:念珠菌血症(7%)
疫苗接种:治疗前2周完成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接种。
预防性用药:对于尿路感染高风险患者,预防性使用呋喃妥因。
快速诊断:出现发热时立即进行血培养、尿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。
塔拉妥单抗相关的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(ALT/AST升高)及胆汁淤积(胆红素升高),其发生机制与免疫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及胆管损伤相关。
动态监测: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肝功能,重点关注ALT/AST比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。
药物干预:对于2级肝毒性(ALT/AST>3×ULN),加用熊去氧胆酸;3级以上需暂停治疗。
营养支持:补充支链氨基酸及维生素K,预防肝性脑病。
塔拉妥单抗引起的过敏反应可分为:
即刻反应(I型超敏):荨麻疹、支气管痉挛、喉头水肿
迟发反应(IV型超敏):接触性皮炎、血清病样反应
预处理:输注前30分钟给予抗组胺药(苯海拉明)及糖皮质激素(甲强龙)。
分级处理:
1-2级:暂停输注,加强抗过敏治疗。
3-4级:立即停止治疗,启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。
塔拉妥单抗可穿过胎盘屏障,其激活的T细胞可能攻击胎儿滋养层细胞,导致妊娠早期流产或胎儿畸形。
避孕建议: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2个月内采用双重避孕措施。
妊娠监测:治疗期间每月进行妊娠试验,阳性结果需立即终止治疗。
除上述严重副作用外,塔拉妥单抗还可能导致:
全身性症状:疲劳(78%)、食欲减退(65%)、肌肉骨骼疼痛(55%)
代谢异常:低钠血症(40%)、高尿酸血症(35%)
凝血功能异常:APTT延长(28%)、血小板减少(25%)
塔拉妥单抗作为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锐武器,其显著的临床疗效与复杂的不良反应谱并存。临床医师需严格遵循治疗指南,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个体化干预,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知情与主动参与,同样是实现治疗目标的关键环节。
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,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鲁ICP备2023035557号-5 证书编号:(鲁)-经营性-2022-0196 找药网 找药助手